萊州市位于膠東半島西北部,西與北瀕臨萊州灣,東與東南和招遠(yuǎn)市、萊西市接壤,南依大澤山與平度市為鄰,西南隔膠萊河與昌邑縣相望。早在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,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。1938年,日軍侵入掖縣,國民黨縣政府解體。共產(chǎn)黨領(lǐng)導(dǎo)人民抗戰(zhàn)建立了掖縣抗日民主政府——掖縣政府。1940年11月,劃出掖縣南部成立掖南縣、1956年,掖南縣并入掖縣。1988年,撤銷掖縣建立萊州市,為山東省轄縣級市,煙臺市代管,轄29處鄉(xiāng)鎮(zhèn)、1017個行政村,總面積1816平方公里;有漢、滿、回、朝鮮等10個民族共86.87萬人,其中少數(shù)民族不足萬分之一?,F(xiàn)轄16處鎮(zhèn)、街道,總面積1878平方公里,人口87萬。
夏稱萊夷地,有過國。商為萊侯國。周屬萊子國。戰(zhàn)國時,齊置夜邑。秦屬齊郡東境。西漢置掖縣,為青州東萊郡治。晉為東萊國治。南北朝時,北魏分青州東部置光州,轄東萊、長廣、東牟三郡,掖為州、郡治隋廢郡改光州為萊州,領(lǐng)縣九;后又廢州復(fù)東萊郡。唐復(fù)改東萊郡為萊州。宋、元皆沿唐制。明升萊州為府,轄二州五縣。清因之。中華民國廢府留縣,由省直轄。1938年3月,成立抗日民主政府,屬膠東行署北海區(qū)。1941年1月,析掖縣南部置掖南行署。1956年3月,復(fù)并入掖縣。1988年2月24日,撤銷掖縣建立萊州市,為省轄縣級市,由煙臺市代管;同年,被國務(wù)院列為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之一。萊州市舊稱掖縣。掖縣一名最早見于《戰(zhàn)國策》:“(齊襄王)益封安平君(田單)夜邑萬戶”。《說苑》作掖邑。以掖水(今南陽河)得名。萊州之名始于隋朝。
翻譯公司 (責(zé)任編輯:世博翻譯公司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