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陽:1988年5月,經(jīng)國務(wù)院批準撤東陽縣設(shè)東陽市。東陽市位于浙江省中部,面積1739平方公里,地形以丘陵和盆地為主,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(qū),氣候溫和,雨量充沛,空氣濕潤,四季分明,光照充足,年平均氣溫17°C,年平均日照2002小時,年平均降雨量1351毫米。東陽江、東陽南江橫貫全境。2006年末,全市總?cè)丝?01994人,其中:男性人口407020人,女性人口394974人。下轄11個鎮(zhèn),1個鄉(xiāng),6個街道辦事處。
東陽歷史悠久。早在1800多年前,東漢獻帝興平二年,也就是公元195年,就已建縣制,名吳寧,屬會稽郡。唐垂拱二年,也即公元688年,建東陽縣,素有“婺之望縣”的美譽。1988年5月,經(jīng)國務(wù)院批準,東陽撤縣設(shè)市,掀開了城市發(fā)展的新篇章。春秋戰(zhàn)國: 春秋時(公元前770--前476年),吳越爭霸,屬越國; 戰(zhàn)國時(公元前475--前222年),楚伐越,又屬楚;秦漢三國:秦時(前221--前207年),推行郡縣制,東陽地為諸暨、烏傷縣之一部分,屬會稽郡。西漢:郡、國并行,先后屬劉賈荊王國、劉濞吳王國、會稽郡、揚州刺史會稽郡。東漢獻帝興平二年(公元195年):建縣制,取“吳地安寧”之意,名吳寧,屬會稽郡。此為東陽建縣之始。三國時,以吳寧縣屬吳揚州會稽郡。吳寶鼎元年(266年):分會稽郡西部置東陽郡,治所長山縣(今金華)。吳寧縣屬東陽郡。取東陽名,是因郡“在金華山之陽,水之東”。隋唐五代:唐武德四年(621年),罷郡治州,改會稽郡為越州,東陽郡為婺州。唐垂拱二年(公元688年),析義烏(原烏傷縣)東沖要地及吳寧縣故地,襲舊郡名,建東陽縣。時有“婺之望縣”的美譽。五代時,吳越王錢奏改東陽縣為東場縣。宋元明清:宋,復東場縣為東陽縣,并行路治?!≡煸案逆闹萋窞閷幵铰?,又改為金華府。清,承明制,東陽縣仍屬金華府。近現(xiàn)代:民國時期,浙江省縣之間設(shè)行政督察區(qū),前后多次劃屬不同行政督察區(qū)。1949年5月8日,東陽解放。解放后,東陽屬金華地區(qū)(后為金華市)管轄,磐安縣先后在58年劃入、83年又劃出東陽,縣治相應(yīng)變化。1988年5月25日,東陽撤縣設(shè)市。
翻譯公司 (責任編輯:世博翻譯公司) |